節名 |
時間 |
說明 |
元旦 | 公歷1月1日 | 原在農歷正月的第一天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以公元紀年,便用“元旦”指公歷的 1月1日,而以農歷正月初一為“春節”。 |
春節 | 農歷正月初一 | |
元宵節 | 農歷正月十五日 | 也叫“元夜、元夕、上元、燈節”等。 |
情人節 | 公歷2月14日 | 也叫“圣瓦倫泰因節”。原流行于歐美,現在中國也開始流行。 |
國際婦女節 | 公歷3月8日 | 也叫“三八節、婦女節”。1910年8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上確定。 |
植樹節 | 公歷3月12日 | 1929年民國政府農礦部因孫中山有植樹造林遺教,固定其逝世紀念日為植樹節。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常委會重新予以決定。 |
愚人節 | 公歷4月1日 | 主要流行于西方國家。 |
復活節 | 公歷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間(過春分月圓后第一個星期日) | 公元325年尼西亞會議規定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。 |
國際勞動節 | 公歷5月1日 | 也叫“勞動節”。1889年7月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決定。 |
中國青年節 | 公歷5月4日 | 也叫“五四青年節”。1939年陜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決定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發生的反帝愛國學生運動紀念日定為中國青年節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沿習之。 |
母親節 | 公歷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| 原是美國的節日。現已流布到中國。 |
端午節 | 農歷5月初五 | 也叫“端陽節、重五節、天中節”等。 |
國際兒童節 | 公歷6月1日 | 也叫“兒童節”。1949年11月在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莫斯科會議上決定。 |
父親節 | 公歷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| 原是美國的節日。現已流布到中國。 |
建黨紀念日 | 公歷7月1日 | 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,因定此日為建黨紀念日 。 |
七巧節 | 農歷七月初七日 | 也叫“乞巧節、七夕、女兒節”。傳統風俗節日。相傳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之期。 |
中元節 | 農歷七月十五日 | 也叫“鬼節、蘭盆節”。舊俗節日,為祀祖日。佛教叫“盂蘭盆會”。 |
建軍節 | 公歷8月1日 | 也叫“八一建軍節”。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,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進行武裝斗爭的開始。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批準中央軍委提議8月1日為建軍節的決定。 |
中秋節 | 農歷八月十五日 | 也叫“八偉搿薄?/FONT> |
教師節 | 公歷9月10日 | 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。 |
重陽節 | 農歷九月初九 | 也叫“重九節、菊花節”。今俗也以為“敬老日”,或叫“老人節”。 |
國慶節 | 公歷10月1日 |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。后即為開國紀念日。 |
開齋節 | 回歷10月1日前后。9月封齋后第30天,如前一天晚不見新月則順延。 | 也叫“肉孜節”。伊斯蘭教節日,回族年節。 |
感恩節 | 公歷11月的第4個星期四 | 由華盛頓、林肯等法定的由豐收而感謝上帝恩惠的美國全國性民俗節日。 |
圣誕節 | 今通常定在公歷12月25日 | 也叫“主降生節”。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。今已流布為世界性民俗節日。 |
除夕 | 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 | 也叫“除夜、年夜、大年夜”等。 |
宰牲節 | 一般在回歷12月10日 | 也叫“古爾邦節、犧牲節”等。伊斯蘭教主要節日。 |